4月22日,由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发起、集聚了13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在赣州正式启动并签约项目。这是自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重组完成以来,国内首次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旨在推动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组建这个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是全国生物医药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协同落实国家科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联盟汇聚了陈志南、丁健、李校堃等7位院士及20余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将共同致力为打造国内生物医药协同创新生态提供强劲引擎、注入源源动能。联盟在赣州正式启航,也使这片孕育过人民共和国医药健康事业的红色热土,在新时代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继先后见证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组建成立、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青峰医药集团自主研发Ⅰ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获批上市等高光时刻之后,迎来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愈加重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考察时就殷殷寄语企业和干部群众:“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创新药发展”,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生物医药是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实力竞争的重要赛道之一。“赣州,既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更是新时代科技报国的实践场。在江西省委‘创新引领、产业强省’战略指引下,这里已形成‘政策护航-平台支撑-产业集聚’的生物医药产业良好发展生态。联盟选择在此启航,欲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携手书写‘科技赋能革命老区’的新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教授、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南说,依托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这一高能级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的“养分”将会愈加充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而联盟的力量,既在‘帆’上、‘心’上,也在‘平台协同’上。”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赣南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李红良表示,“以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为‘旗舰’,汇聚蓄积强大的创新策源力、战略支撑力和人才聚合力,协同推动全产业链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加速迈进,是新时代生物医药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策应国家战略、携手创新应对国际竞争,用心用情用力从科研平台、体制机制、科技转化等方面攻坚突破,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新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举。”
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的成立,是江西科技创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表示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在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团队建设、科研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联盟优先支持。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联盟发展创造最优越的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百花齐放”固然可喜,“握指成拳”更能致远。当前,在美国执意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千方百计打压遏制中国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至关重要。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承载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毋庸讳言,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平台存在重复建设、协同不足的问题,这既是现实挑战,也蕴含全新机遇。如何扬长避短、协同创新,合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国生物医药界需要“同题共答”。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思考中应运而生。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竞争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博弈,我国要实现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历史跨越,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地域界限和机制束缚,集中力量办大事。联盟的成立,正是响应党中央‘四个面向’战略部署的务实行动。我们将以‘国家需求’为纲,构建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三链融合’。”
——“联盟的启航,是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实践样本,将致力让国家级平台的‘创新势能’转化为革命老区的‘发展动能’,让院士专家的‘智慧火花’点燃赣南大地的‘燎原产业’,让实验室的‘科研基因’融入健康中国的‘时代血脉’。”
——“我们郑重承诺:第一,做‘从0到1’的破壁者,勇闯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科研‘无人区’;第二,做‘从1到N’的推动者,搭建‘实验室—临床—产业’高速通道;第三,做‘跨界共生’的践行者,构建‘学科交叉—平台互通—人才共育’的创新生态。”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原始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突破技术封锁,以‘众人拾柴火’的合力点燃产业革命!”
——“我们要携手并肩,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放的胸怀,共同开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局面,让今日的‘联盟启航’转化为明天的‘实力领跑’,为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科技答卷’。”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载体。联盟的启航,凝聚着院士专家的创新智慧与担当情怀,标志着我们以人才为纽带推动协同创新迈出了关键一步。从蓝图到实践,必将推动包括赣州在内的全国生物医药产业以‘硬核实力’迈向创新高地。”
…………
会场内嘉宾话语鼓舞人心,会场外百姓热议悄然传开:联盟启航,赣州有幸。
这份荣幸,缘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缘于生物医药业界的红土情怀,也缘于赣州自身的主动作为。
赣南人民永远铭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先后于2012年6月、2021年1月出台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顶层设计、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明确要求赣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医药食品产业,建设医药科创中心。近年来,赣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抢抓新风口、勇闯新赛道,剑指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倾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
一项项“定制”政策精准发力,一步步“试水”实践踏石留印,催生了赣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从新苗到大树”的跃变。2016年,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赣州启动建设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青峰药谷”(现赣州医药健康产业园),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延链集群”之势初露端倪。2021年6月,赣州在全国首创“政府用人、院校上编、企业发薪”合作引才模式,引进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专家李红良教授团队,与章贡区政府、赣南医学院(现赣南医科大学)共同成立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聚焦重大疾病、新药研发、模式动物、医疗器械等核心方向,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空军军医大学、青峰药业组建的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设。实验室建成了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新药研发—转化应用”创新药研发与转化体系,解决了靶点确证、高纯度活性物质快速分离和纯化等工业生产关键技术难题,并依托合作引才模式和“科创飞地”“周末工程师”“科技副总”等柔性引才机制,组建了一支由19位院士领衔、500余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协同攻坚的团队。2025年3月,由江西青峰医药集团子公司科睿药业研发的Ⅰ类化学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正式获批上市。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核酸内切酶抑制剂,玛舒拉沙韦的获批上市,打破了国外对该靶点药物市场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重大突破。李红良教授团队经过8年合作研发的抗抑郁症新药SeHippy已在美国完成临床Ⅲ期研究,并获得美国FDA批件,将于2025年底进入中国市场,2026年进入全球市场……以平台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兴产业,使赣州很快成为人才高地、创新热地、招商洼地,全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年总产值如今已超400亿元。过去5年,赣州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以上,正以量质双升之势,崛起为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生力军。
带着对革命老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关切,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在赣州举办院士行活动。3天时间里,陈志南等11位院士专家马不停蹄访高校、探医院、进企业,赣州的生态环境、医药需求和发展潜力,给院士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番分享交流之后,陈志南萌生了“助推赣州开展生物医药协同创新”的想法。
随后,在2023、2024赣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暨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年会上,众多国内外业界大咖齐聚一堂,实地感受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异军突起,为赣州进一步深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与会的院士专家和链上企业纷纷看好赣州,抛出合作“绣球”。“连续两届大会均吸引了近千名嘉宾参加,取得了丰硕成果,见证了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强劲‘磁吸力’,这为我们牵头发起成立生物医药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李红良说。
谋划成立这一联盟,亦有赖于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撑。科技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引导,推动实验室围绕学科领域、行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组建实验室联盟,开展共性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方向的联合研究,促进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抢抓机遇、担当实干,不断扩大着创新“朋友圈”。陈志南发挥院士专家引领作用,积极牵线搭桥;李红良率领团队“北上南下”,对接汇报、交流推介;越来越多的“新伙伴”“老朋友”主动上门洽谈,共觅合作良机。目前,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与国内外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达成精诚合作,吸引了40多个优质企业、项目落地赣州。
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成立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联盟的设想一经提出,迅即得到业界各方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深厚的创新底蕴、共同的创新愿景,使“盟友”们紧紧联接在一起,群策群力催发“联盟效应”。现在,已有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入联盟。联盟启动会上,有6个院士专项项目落地赣州,3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这些项目涵盖新靶点发现、智能药物设计、临床转化三大战略方向。
据介绍,联盟将聚焦“扛起国家战略旗帜,打造创新命运共同体”“扎根革命老区热土,谱写创新驱动新篇章”“深化院士协同攻坚,构建创新范式新标杆”三大使命,以务实创新、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生物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近期目标包括:依托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创新资源和专家力量,攻关新药创制、大分子药物等“卡脖子”技术,力争3年内突破5至8项核心专利;依托赣州医药健康产业园,推动项目“沿途下蛋”,以“院士专家项目落地→创新人才团队落地→科技成果落地→产业落地”的模式,引进一批院士牵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落地赣州,确保签约项目年内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
协同创新,共筑高地。一幅科技创新更高效、成果转化更顺畅、人才引育更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图景,在赣南大地启卷铺展。这片“红土中的热土”“老区中的特区”,正以海纳百川、开放合作、携手共进的姿态,在生物医药新赛道踏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性科研高地的铿锵足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