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知多少:吃青团、荡秋千 戴柳祈求永葆青春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吃青团、踏青、祭祖扫墓等多种习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双重属性,其节日功能的形成经历了从自然时序到人文礼俗的演变,这一过程以唐代为关键转折点,至宋元时期最终定型。

从相对单一的农事节气,到融合寒食等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清明节最终演变成为以祭祖扫墓为核心,并极具娱乐精神的复合型全民节日。

这些说法靠谱吗?

关于清明节,网上曾流传着一些说法,比如“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就临门”等等。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郑艳表示,“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可能存在于个别区域,其来历大致源自该地区人们对闰月存在“偏见”,认为闰月是“虚月”,可能具有“不真实”“不吉利”的象征意义。

“但事实上,闰月是古人为了调和阴阳历差异而设,并无吉凶属性,历代礼制文献中也基本未见限制闰月扫墓的记载。”她说。

而且,郑艳强调,“双春年清明节当天不上坟”同样是个别区域甚至个别人的说法,扫墓时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方传统,可以咨询家族长辈,按照个人安排进行,心意重于形式。

此外,郑艳表示,“清明不能吃梨”的说法也存在于个别地区,有部分地区甚至忌讳带梨扫墓,其原因大概是“梨”与“离”同音,祭祖时会产生“分离”“离散”等不吉利的联想,被认为消弭祭祖的团圆寓意。

“在科学尚且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面对未知时,会以种种‘禁忌’划定行为边界,这也是古人降低自我焦虑的一种方式。”她表示,彼时,人们通过遵守共同的禁忌,产生并巩固群体归属感。这类禁忌缺乏科学依据,但作为文化记忆仍具研究价值。

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清明”很特别。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作为节气,清明出现的很早。《管子》里提到,“十二清明,发禁”。随着时光流转,大约在唐代,清明慢慢变为一个节日,而这个过程与寒食节、上巳节都有一定关系。

郑艳表示,在漫长的岁月中,寒食节形成禁火、冷食、扫墓等习俗,主要流行于以山西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上巳节以祓禊、踏青、曲水流觞等为习俗,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而在寒食节和上巳节流行的早期,清明仍作为独立节气存在,但由于与寒食、上巳的时间相近,便为后世融合奠定了基础。

郑艳认为,唐代是清明节日化的关键转折点,官方通过政策干预(尤其是节假制度的确定)推动了寒食、清明、上巳三节的整合。

“从古代历法角度来说,寒食节的日期和清明比较接近,寒食节在唐代很受重视,各项习俗相当丰富,有扫墓、踏青等,大量习俗慢慢进入到清明之中。”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称。

吸收寒食节的大量习俗之后,清明的节日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除了祭祖之外,也会祭拜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先辈,表达慎终追远之情。

清明为何吃青团?

除了扫墓,清明正处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此时也适合到户外走一走。蹴鞠、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拔河……这些清明节时流行的活动,都在鼓励人们多多亲近大自然。

“有意思的是,拔河、荡秋千等很多清明节的习俗都有军事有关,蹴鞠最早就用于士兵训练,古代的鞠有皮革制作的实心球,也有空心的充气球。”张勃说。

柳树的生命力极强,清明节有“插柳”之俗,张勃介绍,人们折取柳枝后,有时候会插在门楣上、屋檐下或灶台边,嫩绿的枝条使家中多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在清明来临之际,人们将柳枝做成柳哨和绣球,或者把柳枝戴在头上,期待可以永葆青春。

不仅如此,中国很多节日都有约定俗成的食俗,比如在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那到了清明节,青团就是此时比较有特点的食物。

张勃介绍,制作青团等食物时,大多用新鲜的艾草或鼠曲草,“这都是生长在春天的植物,还可以入药,既有养生价值,又贴合春天生机勃发的文化意蕴。”

“俗话说,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很多清明节时的饮食,都藏着人们期待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也藏着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她说。(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5926.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 小心农资忽悠团 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农资打假”审判工作,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遴选发布4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种子、农药、化肥3类重要农资,涵盖利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等典型犯罪手段。 赵某销售带菌马铃薯种薯,使…

    2025年4月1日
    2700
  • 2024年国务院部门共采纳两会代表委员意见建议5000余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吹风会,介绍2024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有关情况。 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共承办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783件、政协提案4813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5.1%、96.1%,均已按时办结。 在此过程中,各部门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建议提案办理全周期、全过…

    2025年3月2日
    3000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一江分两岸,稻香飘千年

    沅水奔流,劈开两岸黄土。 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汤汤沅水不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一条承载着农耕文明基因的“时空走廊”。 沅水北岸,拨开高庙遗址的土层,碳化稻粒、凤鸟纹白陶与祭祀坑遗迹等考古发现,勾勒出长江中游先民“饭稻羹鱼”的图景。 这片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自1986年发现以来,历经1991年、2004年、2005年及2024年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庙文化、大…

    2025年3月27日
    3000
  • 峨眉山“外骨骼登山神器+AI机器狗”相继现身

    中国网讯 近段时间,峨眉山景区“外骨骼登山黑科技神器”助攻登顶峨眉山轻松拿捏之后,昨日,AI机器狗突然出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峨眉山金顶,只见其负重,在登山步游道上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峨眉山金顶 AI机器狗化身搬运工。袁士洪 摄 峨眉山现身的AI机器狗,具有激光雷达+自主导航,爬山速度是常人的数倍,更没有高山反应,未来可实现物资搬运和日常的森林防火巡查等…

    2025年4月10日
    1300
  • 中东部今明天陆续迎寒潮降温最低点 东北等地仍有降雪

    今明两天(2月7日至8日),寒潮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气温将陆续迎来这轮过程的最低点,并将大面积创今冬以来气温新低。同时,全国降水范围有所缩减,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强度不大,以小到中雨雪为主,眼下仍是出行出游高峰期,公众需注意防范低温、大风、降水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东部气温将大面积创今冬以来新低华北黄淮为降温核心区域 昨天,蛇年…

    2025年2月7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