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讯 近日,65岁的丘先生因头晕三天到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在常规检查未显示任何异常的情况下,AI系统却敏锐地发出了早期胰腺癌的预警。这一及时的警报,让患者得以迅速接受进一步诊断与治疗,并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在癌症防治的版图中,胰腺癌以其高致死率与隐匿性,长久以来被冠以“癌中之王”的称号。胰腺癌早期症状极难察觉——往往仅表现为轻微腹痛、消化不良等极易与常见病混淆的非特异性症状,同时,受传统筛查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众多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崛起,令这一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迎来转机。
另一位幸运的患者张女士,因饱受上腹胀痛之苦到医院就诊。初步检查结果显示,她疑似患有胆囊炎。然而,在AI技术对CT影像进行深度解读后,竟在胰腺部位捕捉到了细微异常信号。鉴于此,医院迅速为张女士安排了进一步的增强CT检查,检查结果最终证实了AI的胰腺癌变判断。
“这两例胰腺癌患者能够得以早诊早治,是源于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金钢教授团队主导的胰腺癌早筛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助力。”朱柯磊介绍道,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作为该试验的外部验证队列单位,自2024年11月起,全面引入达摩院医疗AI技术。项目启动至今,成效显著,已从4万余名受检者中精准筛查出8例胰腺癌病例,其中6例为早期患者,且均已成功接受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8例病例中,有2例是在常规检查未能察觉的情况下,完全依靠AI技术的筛查主动报警,使患者得以及时确诊并接受治疗。
据介绍,该技术依托达摩院胰腺癌检测模型PANDA,其原理是能够放大、捕捉到平扫CT影像中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病灶,显著提升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尤其是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或体检等机会性筛查的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据悉,PANDA模型的特异性达到了99.9%,这意味着每1000次测试中只出现一个假阳性;其检测胰腺肿瘤的能力可达92.9%;鉴别胰腺癌的能力比放射科医生独立判断时的平均表现提高了34.1%。
“AI是和癌症在赛跑,争抢黄金窗口期。每发现一例早期癌症,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肝胆胰普外科主任医师朱柯磊说,AI给了医生一双特殊的眼睛,让医生能够在早期发现胰腺癌,这将显著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能减少治疗费用和患者的痛苦。他介绍,目前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设了浙江首个胰腺癌早筛门诊,旨在通过尽早的筛查与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先机。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