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继续教育大变身 告别“函授”“业余” 迎接“非脱产”

教育部19日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管理;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称为“非脱产”。

《通知》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目录以每年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依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补充专业目录不再用于专业备案。

2025继续教育大变身 告别“函授”“业余” 迎接“非脱产”

高校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优势、在籍生数量、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就业竞争力,充分论证拟新设专业点,应在本校开设的已有至少一届毕业生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设置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2025继续教育大变身 告别“函授”“业余” 迎接“非脱产”

在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方面,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领域相关专业,以及托育、养老、照护、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急需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戏曲、文物保护与修复、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和国际传播等领域急需专业。

2025继续教育大变身 告别“函授”“业余” 迎接“非脱产”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开放大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应按规定加强对本区域(系统)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超常规布局急需紧缺专业,支持设置新兴专业,鼓励开设面向产业工人、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专业。

原则上不再新增脱产形式专业点

2025继续教育大变身 告别“函授”“业余” 迎接“非脱产”

在办学形式方面,《通知》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称为“非脱产”,原则上不再新增脱产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统一落实颁布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统一最低修业年限,统一毕业证书。2025年秋季学期前已注册入学的函授、业余、网络教育学生继续按原政策执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4944.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 首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影院开业!这个春运“新”意满满

    如今的春运早已不再只是返乡过年的代名词,春运40天里,人们的出行理由更加多样。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仅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就有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费能力凸显我国消费的活力与韧性。 这个春运,超过3100公里的铁路新线迎来“春运首秀”,出行更便利的同时也为旅游产业带…

    2025年2月23日
    4000
  • 14级大风、1.5米积雪、十几个小时 他们解救了近千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受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北方多地遭遇极端天气考验。4月1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出现10级以上强风天气,呼伦贝尔边境地区最大阵风达14级,积雪厚达1.5米,引发严重风吹雪现象,导致多路段车辆人员被困。当地边境管理支队迅速行动,派出救援力量奔赴现场,解救被困群众。 救援人员在风雪中,运用除雪车开辟救生通道,使用专业破拆工具解救被积雪封堵车辆。当机…

    2025年4月13日
    34400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平安回国

    央视新闻讯 4月9日下午,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圆满完成国际救援任务,乘坐4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据了解,在缅甸开展地震救援期间,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和10支社会应急力量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成功营救出包括一名孕妇在内的9名幸存者,搜寻到59具遇难…

    2025年4月10日
    1900
  • 商务部回应日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央视新闻讯 4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日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事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2025年4月3日,日本政府宣布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领域,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半导体等产业实施制裁打压,严重威胁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5年4月4日
    2000
  •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人均预期寿命是什么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介绍,2024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 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什么?其提高有什么意义?各方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应对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均预期寿命是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石人炳…

    2025年3月13日
    2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