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

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

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离真正的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同时,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那么目前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EAST装置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此将从前沿的基础研究转向工程实践,向聚变能应用迈进了一大步。“亿度千秒”的难点在于,我们要把这一团火,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6到7倍,像火球一样的等离子体运速到上千秒,难度是非常难,这应该是目前五十多年的研究中,从物理研究向工程实践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宋云涛称,EAST装置就是所说的中国人造小太阳,是我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这里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也存在很多的技术挑战,有超高真空、超大电流、超强磁场等很多这样的技术攻关。通过这次实验,这几年来,一直从100秒到400秒再到1000秒,这完全是由中国的磁约束核聚变团队来保持这样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排在第二方阵的,目前是在70秒到100秒,所以这一次能够实现1000秒,标志着我国在高温等离子体、高约束模等离子体、磁约束研究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

实现“亿度千秒”,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走到世界的前列真的很不容易,100秒、400秒、1000秒,2023年时实现的是403秒,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千秒,那么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能持续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但磁约束聚变研究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远。所以,接下来不仅在持续时间上,还要在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温度等各个方面瞄准未来聚变能的商业应用,做进一步的攻关研究。

人造太阳建设和研究中,有哪些艰难时刻?

EAST建设研究进行十几年的时间了,过去这十几年中,研究团队遇到的艰难时刻是哪些,又是怎么过来的?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这十几年来,每天的聚变研究如履薄冰,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和物理问题。聚变研究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难度就是平时所说的“难于上青天”,在做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

比如,在十八年前要建超导托卡马克的装置,必须有超导材料,当时西方国家说可以给中国提供超导材料,但是一夜之间又说不给了。

后来,只能靠自主创新,团队和企业界一起来合作、创新,把超导材料进行技术攻关,现在中国的超导材料、超导技术应该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人造太阳上所有的超导材料应用都实现了国产化。同时,还给医疗、工业界提供了很多材料,目前世界上60%~70%的比例会来购买中国的超导材料。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在做人造太阳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只能靠技术攻关,每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工程问题,还有物理问题,所以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十五万次的实验,在十五万次实验中不断探索和摸索。

中国距离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还有多远?

现在有一些媒体报道说,全世界范围来看,预估2035年会有第一座用聚变来发电的电厂正式运营,就我们国家来说,距离第一座核聚变的电厂还有多远,目前还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个人认为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不断投入,不断增强,中国有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的梦想应该在10到20年突破。接下来,要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氘氚燃烧的聚变装置,就是全超导的装置的输出要大于输入。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宋云涛称,现在的人造太阳,包括国内的物理实验装置基本还构成不了输出大于输入的。接下来,比如正在建设全超导的紧凑型聚变装置,输出大于输入5倍,到2035年希望建成中国的聚变释放堆,输出大于输入20倍,这样就开启了人类的国家聚变能源的商业应用。

核聚变能源或许能帮助人类实现星际航行

可能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现在获取电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研究核聚变发电这样一个项目?最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未来通过聚变的方式获取的能源或者能量,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核聚变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现在人类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化石燃料,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实现聚变能,对人类的环境是非常友好的。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宋云涛称,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只有马车,马车只能把人类从一个村庄带到另一个村庄;工业革命之后,有了火车、飞机,可以把人类从一个国家带往另外的国家。如果核聚变能源一旦实现,就能够把人类从这个星球带往另外一个星球,那么人类的星际航行就能够实现。

当我国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诞生后,我国的能源供给是怎样的图景?

畅想一下,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一座聚变的发电厂之后,我们国家能源的结构会发生一个怎样的变化,能源供给的结构又是一幅怎样的新图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一旦实现核聚变能源商业应用,一定会带来人类文明的改变和生存方式的改变,会给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现在人类基本上使用的化石燃料,环境会遭受污染,而且化石燃料是有限的。一旦实现核聚变能源应用,人类有了磁约束核聚变,再加上其他绿色能源,能够进行互补,可以让人类环境更加美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4109.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

  • 海口三个港口恢复通航 待渡车辆和旅客已疏运完毕

    受琼州海峡短时大雾影响,海南海口秀英港、新海港、铁路南港于今日(2月1日)早上6点停航,8点50分大雾影响减弱,三个港口陆续恢复通航。截至中午12点,受短暂停航影响,待渡的车辆和旅客已疏运完毕。 记者从港口了解到,返程高峰将从今天持续到正月初七,最高峰预计会在正月初六出现。 目前,琼州海峡两岸的五个港口都实行提前购票、后进港模式,旅客要提前通过线上平台预约购…

    2025年2月2日
    5500
  • 白岩松:年轻人没就业没钱拿什么消费?增收减负重点是年轻人

    央视网讯 白岩松称应该把年轻人的增收减负,列为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年轻人一旦收入在增长,就会对明天有信心,整个社会的信心就会被带起来。  

    2025年3月7日
    2500
  •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中新社上海4月8日电 (记者 阮煜琳)8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返回上海。本次南极考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在技术方法创新、中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 本次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永盛”号货轮3船保障。其中,“雪龙”号202…

    2025年4月9日
    2000
  • 花灯争艳引客来 多彩世遗绽芳华

    昨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气温回升,群众出行赏灯的热情高涨。当晚,当数千盏花灯亮起,泉州古城万人空巷,成片的花灯和如潮的赏灯者相映成趣,再一次重现了独具闽南特色的元宵盛景。在各个展区,各具特色的灯展和活动精彩纷呈,共同将元宵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丰富多彩的灯会、活动不仅让市民一饱眼福,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赞叹不已。泉州民俗文化的光华,借由一盏盏花灯、一场场活动,…

    2025年2月12日
    4600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相关链接》》》考研今天可以查分了!还有复试攻略 微信公众号截图

    2025年2月25日
    4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